粮油食品检验员张丹:“火眼金睛”把关粮油安全

  “粮业,是一个关乎民生的行业,也是一个讲求奉献的行业。我愿埋头实验室,把青春都奉献给粮油检测,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张丹认真地说。

  平日里,张丹是一个踏实稳重、性格随和的姑娘,可一进到实验室,穿上白大褂,拿上试剂和仪器,她的双眼中就涌出了一股力量。

  张丹坦言,因为上学时喜欢化学、生物等课程,尤其对各种实验课特别感兴趣,所以报考大学的时候,她选择了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专业。原本计划着毕业后就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没想到的,两年后,她才得到了一个到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实习的机会。

  “虽然我学的是有关专业,但是毕竟离开时间长了,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张丹笑说,刚来的时候,有些基础操作她虽然还记得,但是做得并不规范。所以,她重新学习了基础操作、检验测试标准、仪器原理等。

  那段时间,她先后在两个组实习过。最初是原粮组,每天跟稻谷、小麦、玉米打交道。半年后,她来到油脂组,开始跟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打交道。“我们单位的工作氛围特别好,老员工就像老师一样,会手把手地纠正我的错误。可是,老师的指导再多,也要自己的努力。这样,我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我才能留下来。”张丹说。

  一次,她要练习油脂过氧化值的检测。这是一项能判断油脂品质的检测。“难度很大,一定要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定至永久变色,才能准确测出过氧化值。但是,实验过程中,一方面,不仅油脂和滴进去的标准溶液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混合溶液中游离的碘离子与空气中的氧气也会产生反应,所以滴入标准溶液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速率,不能忽快忽慢。另一方面,滴入过程中,油脂会产生颜色变化,但是突变点却非常模糊,很难把握。”张丹说:“做好这个实验,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而刚入行的检验员更是要做大量实验,才可以找到感觉,捕捉到这个突变点。”

  为了做好这项实验,张丹每天会滴15—20个样品,而每个样品要准备两份。每个样品做好后,她还要跟老师做的样品进行比对。“开始,要么是滴不够,要么是滴过了,当时还曾经怀疑过自己眼神不好。后来才渐渐发现,最初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操作不够规范。”她说。

  2个月,做了1000余个样品后,张丹练就了控制滴定速度的“金手指”和准确识别试验的“火眼金睛”,取得了粮油食品检验岗位资格。

  作为检测员,日常工作中,张丹经常要出具签上自己名字的原始报告。而这样的报告,每签一次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一份责任。

  “我还记得,我签出的第一份报告是有关脂肪酸组成的。当时的实验我做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最后要签报告的时候,确实感到有一些紧张,又计算了几次数据,才最终签出报告。”张丹说,“那一瞬间,我特别有成就感。”

  作为北京市粮油食品的把关者,粮检所不仅接受社会性日常委托,还经常接到国家、北京市以及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派发任务。

  2015年,粮检所接到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送达的近100个各市场抽检的芝麻酱花生酱样品,检验测试的项目为脂肪酸组成,要求五天内出具最终报告。

  这项检测,检验员需要先从样品中提取油脂,才能进行后续实验。同时,检测需由气相色谱仪完成,每个样品的检测时间均接近1小时,而且当时的设备每针都要手动进样。

  “手动进样,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机器不休息,人就不能休息。”张丹介绍说,进样之后,等待的时间里,也不能闲着,要抓紧出具上一次的报告。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还要重新提油复验。

  那几天,张丹24小时都守在实验室仪器旁。晚上休息时,怕错过进样时间,她就定好闹钟。经过几天的坚持,她按时完成了所有样品的检测,准确及时报出了全部数据。

  2019年4月到7月,每十年一次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开始了。白天,张丹和同事们到北京市各粮库,钻粮仓、爬粮堆,扦样采集样品;晚上回到实验室,加班加点进行检测。

  “有上千份样品,但要求两个月就出报告。我们单位两个检测室,15个人都在做物检工作。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上班前,我会早来1个小时。下班后,我会晚走2、3个小时。周末也经常加班。我们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张丹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保障全市粮油供应,全市紧急增储10万吨成品粮,投放5万余吨原粮保障粮油和饲料加工公司正常开工,确保供应。这些粮食都需要检测才能出入库。

  正月十五刚过,很多人还“猫”在家里躲避病毒的时候,张丹和她的同事们就上岗了。他们顶着被感染的风险,到全市各粮库扦样,干出了平时三倍的工作量。

  张丹介绍,那一段时间,他们接到的都是急活。一次,周一来了一批样品,周三来了一批加急样品,周五又来了一批要拍卖的样品。按照以往的工作节奏,每个项目都需要一周时间完成。因为急用,那个周末,张丹就选择了加班。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3个项目。

  “跟疫情相关的工作,要加班加点,跟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虽然辛苦,但想到可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所有的辛苦就都值得了。张丹说。

  作为单位的中流砥柱,现在,张丹也开始带新人了。像当年老员工教她一样,手把手教新入职的同事。“首先,我会向他们强调安全。因为实验室有很多有机试剂、有毒试剂、易燃易爆试剂等。其次,我会强调基础操作和仪器原理,让他们把知识和技能学扎实。”

  张丹坦言,刚到单位的时候,看到老员工腰酸背痛的,不太懂。现在,因为有了亲身体会,她完全懂了。比如,趴在桌上挑粮食,一天下来,肯定是累得直不起腰。

  “苦都不是白吃的。”张丹感慨道,“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实习时间比别人长,日常工作也比较忙碌,经常加班,但是我觉得正是有了这些磨练,我才能打好基础,掌握过硬的本领,从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挑战者选拔赛上脱颖而出。今后,我要继续保持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粮检精神,当好首都人民粮油食品安全的守护人。”

  张丹,1986年8月生,群众。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工程师。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每次实验的时候规范操作,测准每一份粮油样品数据,对出具的每一份报告负责,替首都市民看牢粮油安全“入口”。

  “一滴准”油脂的滴定实验。这是一项有可能会出现失误的工作。即便再小心,也很难避免误差。这项实验的误差率,行业标准是控制在10%以内即可。张丹却通过个人的努力,提升了这项实验的准确度,误差能控制在5%以内。

上一篇:扎实开展技能培训 稳步提升综合素养 ——固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选派救灾物资储备与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检验人员到固原市市场监管检验检测中心培训学习

下一篇:【48812】市粮油质检中心当选第一批国家粮油规范研讨验证测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