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自动化的世界中,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在这一些行业中,较新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往往更符合法规并具有使分析人员更容易进行合规性检测的功能。QC实验室的仪器和产品一定要符合21 CFR PART 11的规定,并通过减少需要分析人员时间的步骤,来消除潜在的人为误差。通过消除分析人员部分或大部分动手操作时间,实验室能更加进一步确保发生更少的误差。更少的误差意味着更少的重新检测和更好的合规性。
传统的细菌内毒素检验测试包含凝胶实验和96孔板,是一种手动程度很高的劳动密集型检测的新方法。这一些方法需要数小时培训、分析人员出色的技术和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动力学显色法和浊度96孔板方法朝着更加自动化的分析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并具有更加好的数据可靠合规性和定量结果。然而,即便是这些更现代的方法仍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读板器经过测量光密度或浊度来进行内毒素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返回给内毒素软件平台。与凝胶法相比,这一些方法的人为误差将通过软件/数据分析检测出。虽然动力学显色和浊度技术自动化了某些方面的分析,但大多数平台仍然依赖实验室分析人员手动创建标准曲线,一式两份为每个样品创建阳性对照(PPC),并将鲎试剂添加到每个孔中。为每个检测创建标准曲线意味着它们需要分析人员准备,并且每次创建都会有差异。由于内毒素检测是根据样品和标准曲线之间的反比关系进行的(意味着样品中回收的内毒素量是根据标准曲线反算的),所以每次都必须有一条准确的曲线。人工创建每条标准曲线存在产生一条太强或太弱标准曲线的风险。这往往源自于分析人员简单的稀释或移液误差。生成过强的曲线会低估产品中有几率存在的内毒素含量,由此产生假阴性结果。相反,生成较弱的标准曲线会高估产品中的内毒素,造成假阳性。
®Eclipse®月食内毒素检测仪和微孔板大幅度减少了分析人员的动手时间,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来提升合规性。每个微孔板都嵌入了一式三份的标准内毒素(RSE)标准品,范围是50-0.005 EU/mL,消除了分析人员一定生成曲线的可变性。PPC也是一式两份嵌入,因此分析人员不必单独对每种产品做加注。Eclipse全部符合《美国药典》USP、《中国药典》ChP四部、《欧洲药典》EP2.6.14和《日本药典》JP4.0的规定,同时也符合21 CFR PART 11的要求。与传统的孔板测定相比,21个样品的移液步骤从242步减少到不到30步。大幅度的降低了移液中人为误差的风险,降低了重复性动作损伤的风险,并减少了检测所花费的时间。
。用于内毒素分析的Eclipse软件提供了全部符合21 CFR PART 11的数据可靠性软件包,这中间还包括ALCOA+原则,以帮助内毒素检测遵守这些准则。当检测运行时,每五秒钟向软件传输一次数据,因此分析人能在整个检验测试过程中频繁检查测定进度,以实时分析数据。该软件还具有常规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不会丢失。如果发生灾难或系统意外断电,所有数据都会保留在安全数据库中。
QC检测中数据可靠性的所有方面:包括生物负载、电导率、TOC和内毒素,都必须以患者安全为首要考虑。如果检测因违反数据可靠性而受一定的影响,将使患者面临风险。制药4.0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何将实验室仪器与系统软件集成并连接不同的检验测试平台,来提升实验室分析人员的效率,使他们的日常工作更轻松。制药4.0的概念通过实时监控QC检测,并提醒实验室误差或不合格结果,直接与数据可靠性联系在一起。实时获得结果并在检测失败时收到通知,使实验室能更迅速地采取行动,解决误差或故障,并在检测完成前找到最终的原因(采取“第一次就正确”的方法)。总体而言,这将缩短实验时间,使实验室更快得到分析结果,更有效率地将产品投放市场。提供集成仪器和软件的平台,如
QC实验室中的Sievers分析仪,通过整合更高效和合规的检测解决方案,为实现制药4.0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这些针对内毒素、微生物、TOC和电导率检验测试仪器的进步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简化实验室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