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计量赋能水平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伴随着国际计量体系的重构。计量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都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保障。

  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人类文明萌芽的结绳记事,到农耕社会的统一度量衡、工业化时期的“米制公约”,再到今天的量子计量与传感,科学技术创新与计量变革始终相伴而生。可以说,计量塑造了人类科技文明,谁创新了计量基础理论,谁就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核心技术探讨研究,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广阔路径。

  (一)突破计量核心技术推动战略性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测得出、测得准,才能造得出、造得精。发展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定要通过更精准的计量实现对加工精度的精确控制,必须大力推进计量核心技术战略性创新,打好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攻坚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提高计量溯源能力推动引领性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国家原创性引领性创新应用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针对工业先进制造,加快基于协调世界时(UTC)的分布式可靠时间同步技术、时空敏感网络、传感器动态校准等数字计量设施建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计量溯源能力保障。

  (三)促进量子计量变革推动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当前,国际计量体系处于由基于经典物理的实验标准向量子标准方向发展的大变革期。此次国际单位制变革,是人类科学发展进步中的一座里程碑,也为中国计量发展“并道超车”提供了战略机遇。我们一定要全力发展高精密量子计量技术,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学技术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产业载体。计量测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息息相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充分的发挥计量测试技术在服务和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完备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强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计量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计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围绕特色和优势传统产业,依靠计量测试服务化、平台化、规范化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以江西省为例,江西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这是江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更是计量赋能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围绕江西铜、钨、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以建设鹰潭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和赣州世界级钨与稀土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强计量测试研发技术创新,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做尖。

  (二)强化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的计量支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也是计量赋能发展的新战场。从全国看,我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蓬勃发展,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不断加快,成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和“质”,与以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创新密不可分。要聚焦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产业所需,发展所盼,计量所能”原则,建立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形成一批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打造计量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完整链条。

  (三)强化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计量支撑。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变革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施展计量支撑能力的广阔天地。要树立前瞻视角,把握前行方向,突出优势领域,实施未来产业计量孵化与加速工程,加快构建对应国家标准、体现地方特色、符合未来方向的量传溯源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大胆开拓,培育多学科、跨行业协同研发能力,抓紧研究未来产业测试专用检验测试仪器及其应用技术。特别是要建设适应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计量技术规程规范,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

  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计量是经济活动量化的一把“标尺”,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需要更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

  (一)提升促进节能降耗的计量能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必须突出能源计量的技术基础地位。能源计量通过从能源使用到消耗统计的一体化智能管理,提高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带动高耗能领域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提升高耗能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水平。要开展能源计量审查,通过对能源使用情况的精确计量和分析,发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要将能源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估新技术、新工艺能效的重要依据,推动企业不断采用更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还要发挥能源计量引领作用,加快高耗能产品淘汰、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等制度实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二)提升支撑低碳转型的计量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离不开碳补贴、碳限额、碳交易、碳税、碳标签等制度政策手段,而这些都是以碳计量为基础的。要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开展碳排放、碳中和及碳排放因子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探讨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提供计量技术和数据支撑,以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金”量。

  (三)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计量能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生产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大对涉及环境监视测定领域标准物质研制的支持,加快用于水、土壤、大气环境监视测定等方面的新一代智能监测装备集成开发,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的生态活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计量作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服务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计量工作者必须在计量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中深入一线,勤思考、多研究、善总结,积极落实计量政策措施,为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构筑坚实计量技术基础,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